-
九成以上孩子希望母亲“少说两句”
“妈,您少说两句行吗?”天津市妇联儿童部日前的一项调查可能使不少妈妈感到意外。天津市妇联儿童部从千余名儿童心理问卷调查中得出结论:九成以上孩子认为母亲“太唠叨”。 爱唠叨是大多数母亲的通病。岂不知这种特别的“关心”并不被子女们认可。在调查问卷中,有个孩子写道:“我平时学习成绩在95分之上,但是妈妈偏叫我放弃一切娱乐。从我读...
发布时间:2005-08-04 -
信任孩子是最好的帮助
坚定地给儿子信心 杭州某高中的陈亮(化名)昨天突然接到班主任的通知,让他代表全校学生与来访的外国教师交流。陈亮有一些意外,要知道几年前,陈亮对学好英语一点信心也没有。 四年前,陈亮还在读小学,就对学英语很没信心。他曾经对妈妈说:“我肯定学不好英语的。”妈妈问他为什么,陈亮回答说:“因为我的几个哥哥外语都很差,我肯定也学不...
发布时间:2005-08-04 -
中国孩子缺少“笑容教育”
美国心理学专家琳达
发布时间:2005-08-04 -
感到孤独怎么办
所谓孤独,就是缺乏正常社会接触。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孤独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它是由社会关系缺陷造成的;其次,它是不愉快的、苦恼的;最后,它是一种主观感觉而不是一种客观状态。孤独一般有两种类型:其一是情绪性隔绝,指孤独者不愿意与周围人来往;其二是社会性隔绝,指孤独者不具有朋友或亲属的关系网。 孤独产生的原因多而复杂...
发布时间:2005-08-04 -
大学新生怎样调整心态
今年刚刚经过“黑色七月”洗礼的高中生,在众人羡叹中走进了大学这座象牙塔。然而,这里是知识的圣殿,却非梦想的乐园;这里,机会与挑战并存, 这里成功与失败同在;这里他们拥有很多,他们同样缺乏很多……是你给我一片天被问到上大学的感受时,几乎所有的新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自由。的确,在经历3年“捆绑式”的高中生活后,大一新生们仿佛是...
发布时间:2005-08-04 -
法心理学家解开儿童“述情障碍” 提出治疗方法
童年让他们变成“木头人” 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快乐,感受不到悲伤,而且也很少发怒。这种奇怪的现象越来越困扰心理学家们。按照最近估计,大约每七个人之中就会有一个遭此不幸。 “让我怎么形容呢?我就感觉,好像我的胃里面有一块石头。头又一直很疼。”当彼得回忆起一次和父亲的激烈冲突时,这样解释自己的感受。“你想想看,他是不是故意...
发布时间:2005-08-04 -
接受孩子比表扬孩子更重要
方新是一个专门帮助别人的人,她的职业是心理治疗师,俗称“心理医生”。方新还是一个九岁男孩的妈妈。无论说起职业还是说起儿子,方新都有说不完的话。记者问她,做心理医生是不是对做妈妈也很有帮助?她说是这样,因为心理治疗师这个职业要求不断地反思自己,不断地自我成长,这是做一个好妈妈的前提。 方新给记者讲了“心理医生妈妈”的教子...
发布时间:2005-08-04 -
学会对孩子说“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访谈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都会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正因如此,在儿童时期一定要接受真正意义上的惩罚教育。 无批评的教育是伪教育 记者:两年前,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个观点,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两年时间过去了,您是否依旧认为“惩罚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呢? 孙云晓...
发布时间:2005-08-04 -
一个网瘾少年的梦醒时分
因为迷上了网络,网瘾少年的人生因此变得另类而令人担忧,他们的家庭也因此被巨大的阴霾所笼罩。本报上月关于两个网瘾少年的报道《谁把孩子困在网中央》(见11月29日2版)在不少家庭中引起了震撼。许多家长纷纷打进电话,诉说类似的无奈和困扰。这其中,一位妈妈的来电引起了我们的特别关注。为了帮14岁的儿子戒掉网瘾,她放弃了老家的生意,把儿...
发布时间:2005-08-04 -
中国8000万独生子女的心理素质
自从1978年开始在城镇全面推行独生子女政策后,产生的第一批独生子女正好在21世纪初步入职场。中国目前有独生子女8000万人,他们将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心理素质受到普遍关注。记者采访了中科院心理学博士杨家忠和南京大学社会学系风笑天教授,他们对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做了一些解答。 独生子女心理素质并不差 独生子女很独立。一种很流行的...
发布时间:2005-08-04 -
做个走入孩子内心的“陪玩”家长
家长,在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通常都与权威和尊严联系在一起,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监督者和管理者。殊不知,放下架子,挤出时间,与孩子一同做做游戏,其实更能密切亲子关系,做个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好家长。 在天津市华夏未来少儿艺术中心举行的“亲子活动”现场,小苗苗和她的爸爸妈妈正在玩跳长绳的游戏。爸爸在一端用力地摇着绳子,大声鼓励着小...
发布时间:2005-08-04 -
尊重孩子──教育孩子的良方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尊重别人的意识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经过多次的训练、教育,不断地强化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现在有些年轻父母由于自身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需求认识得比较到位,在日常生活中能尊重孩子。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虽说也知道一些尊重孩子的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做不...
发布时间:2005-08-04 -
接受孩子比表扬孩子更重要
方新是一个专门帮助别人的人,她的职业是心理治疗师,俗称“心理医生”。方新还是一个九岁男孩的妈妈。无论说起职业还是说起儿子,方新都有说不完的话。记者问她,做心理医生是不是对做妈妈也很有帮助?她说是这样,因为心理治疗师这个职业要求不断地反思自己,不断地自我成长,这是做一个好妈妈的前提。 方新给记者讲了“心理医生妈妈”的教子...
发布时间:2005-08-04 -
学会对孩子说“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访谈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都会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正因如此,在儿童时期一定要接受真正意义上的惩罚教育。 无批评的教育是伪教育 记者:两年前,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个观点,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两年时间过去了,您是否依旧认为“惩罚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呢? 孙云晓...
发布时间:2005-08-04 -
一个网瘾少年的梦醒时分
因为迷上了网络,网瘾少年的人生因此变得另类而令人担忧,他们的家庭也因此被巨大的阴霾所笼罩。本报上月关于两个网瘾少年的报道《谁把孩子困在网中央》(见11月29日2版)在不少家庭中引起了震撼。许多家长纷纷打进电话,诉说类似的无奈和困扰。这其中,一位妈妈的来电引起了我们的特别关注。为了帮14岁的儿子戒掉网瘾,她放弃了老家的生意,把儿...
发布时间:2005-08-04 -
中国8000万独生子女的心理素质
自从1978年开始在城镇全面推行独生子女政策后,产生的第一批独生子女正好在21世纪初步入职场。中国目前有独生子女8000万人,他们将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心理素质受到普遍关注。记者采访了中科院心理学博士杨家忠和南京大学社会学系风笑天教授,他们对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做了一些解答。 独生子女心理素质并不差 独生子女很独立。一种很流行的...
发布时间:2005-08-04 -
做个走入孩子内心的“陪玩”家长
家长,在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通常都与权威和尊严联系在一起,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监督者和管理者。殊不知,放下架子,挤出时间,与孩子一同做做游戏,其实更能密切亲子关系,做个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好家长。 在天津市华夏未来少儿艺术中心举行的“亲子活动”现场,小苗苗和她的爸爸妈妈正在玩跳长绳的游戏。爸爸在一端用力地摇着绳子,大声鼓励着小...
发布时间:2005-08-04 -
尊重孩子──教育孩子的良方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尊重别人的意识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经过多次的训练、教育,不断地强化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现在有些年轻父母由于自身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需求认识得比较到位,在日常生活中能尊重孩子。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虽说也知道一些尊重孩子的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做不...
发布时间:2005-08-04 -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克服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但在交往过程中,有的交往顺利,心情舒畅、身心健康;有的交往受挫,便心情郁闷,身心受损,产生各种不良后果,这在大学生中极为常见。据某咨询中心统计,大学生在各种心理障碍中,人...
发布时间:2005-08-04 -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克服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但在交往过程中,有的交往顺利,心情舒畅、身心健康;有的交往受挫,便心情郁闷,身心受损,产生各种不良后果,这在大学生中极为常见。据某咨询中心统计,大学生在各种心理障碍中,人...
发布时间:2005-08-04